最近不少靠自己本事吃饭的朋友,比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这些灵活就业人群,遇到了一个挺头疼的事——社保缴费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收入时高时低不稳定,可每年社保缴费的基础金额还在往上调,掏的钱更多了。
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往后推了,交社保的最低年限要求也要从现在的15年逐步增加到20年,2030年开始实行。
这一来一回,很多人担心自己辛辛苦苦交钱,到年纪了可能还达不到领取养老金的最低门槛。
要是感觉撑不下去想退保,按照现有规定,之前交的钱只能拿回属于个人账户的那部分,相当于40%,剩下的60%可就真的“打水漂”了,损失不小。
这笔账怎么算都让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面对缴费数额年年看涨和退休领取条件更加严格的双重压力,不少灵活就业的朋友开始犯难:继续咬牙坚持交吧,钱包压力山大;一时困难选择退保吧,六成的辛苦钱又打水漂,实在肉疼。
这进退两难的社保困局,到底该怎么破?
有没有更体贴、更实际的解决办法能帮到他们呢?
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
一、灵活就业者钱包吃紧,社保缴费负担日益沉重
灵活就业不同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们这个月的收入可能不错,下个月就可能差很多,钱包的厚度起伏很大,很不稳定。
但社保缴费这事儿可不管这些,它的缴费基数(就是计算交多少钱的那个基础数字)每年都在往上调整,水涨船高,意味着到点就得交出去的钱也越来越多。
这就像收入这条小船在风浪里摇摆,而社保缴费这码头却在不断升高,想稳稳靠岸交费越来越吃力。
雪上加霜的是,国家关于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规定也在调整。
退休年龄不再是固定的,会慢慢往后延。
更重要的是,从2030年开始,想领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不再是之前的15年就达标,而要逐步提高到20年才算够格。
对于灵活就业者,特别是那些已经迈入“40、50”年龄段的朋友们(指40岁、50岁左右的人群),找工作竞争力和收入可能都在下降,要连续不断、足额交满这么长的年限,压力可想而知。
就算每年都按最低档缴费基数来交钱,看着数字年年涨,也只能是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为了能按时交上这份关乎未来的保障钱。
二、退保损失惨重,六成缴费白白蒸发,绝非明智选择
巨大的缴费压力下,一些灵活就业者可能会沮丧地想到放弃——干脆退保算了。
但这条路,我可得郑重提醒大家,真的走不得,代价极大!
根据咱们国家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矩,像灵活就业者这样自己全额掏腰包参保的,如果中途退保,社保机构只能把你个人账户里的钱退给你。
那这个个人账户里有多少呢?
是你总共交的钱的40%。
也就是说,剩下的那60%,相当于大头部分,早就划入了社会统筹基金这个大池子,用于支付当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部分钱是绝对不会退还给个人的。
选择退保,就意味着你之前交的钱,十块钱里头足足有六块钱直接“打水漂”了,血汗钱就这么没了,实在是不划算!
那么,有没有其他补救办法?
比如那些已经年纪不小,眼看快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还差几年的灵活就业者,会想能不能一次性补缴一下,凑够年限?
愿望是好的,但现实是目前这条路也走不通。
国家有明确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不能通过事后补缴的方式来增加缴费年限。
唯一的办法是:到了退休年龄但年限不够的,只能继续按月、按年地往后延长缴费,直到凑够了最低20年的要求,才能办理退休,开始领养老金。
延长缴费期间,那份压力还得继续扛着,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都还在。
三、代表呼吁降低门槛,灵活就业者期盼放开补缴政策
面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现实困境,他们的声音其实被听到了。
就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李东生(TCL创始人、董事长)就专门站出来为这个群体发声。
他提出了三条实实在在的建议,核心就是减轻大家的参保负担:第一,能不能把灵活就业人员需要上交到社保统筹基金那部分的缴费比例调低一点?
这样每个月要交的钱就能少一些。
第二,建立更灵活的缴费机制,允许大家根据自己当月或当年的收入情况,在月度就能调整缴费的档次高低,收入好点多交点,紧张时少交点。
第三,取消一些险种对灵活就业者的参保限制,让全国各地的参保条件和标准统一起来,消除差异。
这些提议,确实说到了众多灵活就业者的心坎里,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点赞。
除了李代表的建议,在广大灵活就业者中,还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呼声,那就是希望国家能否放宽政策,允许大家补缴社保?
大家很清楚,自己参加职工社保(养老和医疗居多),所有费用都得自己扛,没有单位给分担。
很多人年轻时可能没条件或者没意识连续缴费,现在到了中年,想为养老做打算,或者眼看年限不够,如果能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补缴之前缺的部分,就能解决一个大难题。
这不仅能让他们在达到退休年龄时顺利退休,按月领到养老金,安心养老;同时,流入社保基金的资金也能增加,对缓解整个社保基金池子的收支压力也有帮助。
这不失为一个既能解决个体难题,又能惠及整体的双赢思路。
总结一下:灵活就业者撑起了城市运作的很多毛细血管,是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渴望通过缴纳社保,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和医疗寻求一份安心保障。
然而,收入的不稳定、缴费负担的加重以及领取门槛的提高,让他们脚下的这条路走得格外辛苦。
退保损失巨大(高达60%),继续缴费压力山大,补缴通道又被关闭,这些现实困境确实需要被看见、被重视。
人大代表李东生提出的降低费率、灵活调整档次、统一标准等建议,无疑是朝着减轻负担的方向迈出的积极一步。
而广大灵活就业人群期盼的补缴政策,更是关乎他们能否在付出辛劳后,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关键一环。
毕竟,一个成熟的社会,基本的社会保障应该像一张安全网,努力托住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让他们在晚年能共享发展的果实,这不仅是个人安心所系,也是社会温暖的体现。
这条路该怎么走得更好、更稳,值得我们所有人一起思考和推动。
股票配资门户论坛.股票配资什么意思.配资实盘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